看前半段的时候我没搞清楚谁是主角(不是影片海报里的人),后半段才知道是保罗. 我去年看了《世界末日》,今天看了《世界末日》,它们都是反战题材. 《世界末日》的男主角没《世界末日》那么特别,他一腔热血又懵懂无知,上战场后食物短缺,住宿条件恶劣,炮弹横飞,生命如草芥,少年们感到惶恐失措,但是由于是黑白片,没有鲜血飞溅的效果,所以震撼力度小一点,尾声保罗回家乡休假,他对战争已感到心灰意冷,可家乡的老男人们还在对战争津津乐道,老教师还在鼓动学生们上战场,寒心的保罗回到战场,躲在战壕时伸出手抓蝴蝶,却因此被敌军击毙,这结局有些荒诞,也有些诗意. 虽然西方人也一直是好战分子,但他们至少还有人能拍这些反战电影,这些揭露战争的可笑卑鄙残酷之处的电影,而我们的战争片却依然总是吹捧着战场英雄,把战争描绘得既伟大又悲壮. 悲乎!作为适者生存这一法则里天生的强者,从浪漫主义阵营跨越到现实主义队伍当中的《世界末日》正是因为保留了他的初始人格(文化基因)而丧失了他后来的身份. 为此库布里克这部如梦如幻无可挑剔的史诗巨著最终证明了一件事:人生是命运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命运. 此消彼长的强弱关系最终是与爱恨的纠缠紧密联系起来,这里真正体现了库布里克对于人类情感的颂扬和肯定态度以及看待阶级革命冷静而悲观的立场. 根源在于征服者的人生注定是一部《世界末日》传奇,而上流社会的贵族阶级永远是一副把玩儿着《世界末日》游戏的懦弱者形象. 从影片的各个方面都无不让人惊叹作者对于音乐和绘画那种天才式的渗透,人的命运在极其细腻教科书级别的光影魔术当中娓娓道来. 倘若《世界末日》表达的是库氏对于现代艺术的看法,那么《世界末日》彰显的就是他对于古典艺术的理解. 影片基于格雷自己的童年记忆创作,讲述了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正要选举罗纳德·里根为总统的背景下,一个关于友谊与忠诚的故事. 格雷当时在纽约皇后区邱森林学校学习和成长,而唐纳德·特朗普是该校校友,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特朗普是这所私立学校的董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