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冬,魏忠贤兼掌东厂事,权力更大,行事更加骄横。文官们纷纷向明熹宗劝谏,熹宗一律不听。第二年开春,魏忠贤兴起了一场大狱,准备尽灭文官。魏忠贤的做法是抓住一位获罪的中书舍人汪文言,中书舍人是内阁的低级文员,虽不执掌高层权力,但经手了内阁许多重要文件。魏忠贤准备以他为线索,顺藤摸瓜,把内阁九卿全部牵连进来,将其逮入诏狱,严刑拷打,逼他诬供一应高官。中极殿大学士叶向高知道魏忠贤的阴谋,指示御史黄尊素找到锦衣卫镇抚使刘侨,让他控制案件,止于汪文言,不要再扩散。魏忠贤大怒,矫诏罢免刘侨,另以私党许显纯代替。这种行为激起了文官们的愤慨,御史李应升上疏弹劾魏忠贤在内宫操练军队之事,给事中霍守曲弹劾魏忠贤为自己建祠堂,御史刘廷佐弹劾魏忠贤滥封荫官,给事中沈惟炳弹劾魏忠贤私设刑堂。魏忠贤当然不会让这些奏疏到了明熹宗手上,一律以矫诏诘责。这时,都察院的长官出面了,左副都御史杨涟一向痛恨魏忠贤,将这些弹劾的内容汇编成一道奏疏,并加上了魏忠贤戕害宫妃,导致明熹宗骨肉被堕等事,共二十四条大罪,直接递到了皇帝面前。
这下魏忠贤害怕了,他先是找到建极殿大学士韩煻帮忙,韩煻表示爱莫能助。魏忠贤只好赶紧跑到皇帝面前哭诉,并且主动辞去提督东厂事,客氏也从旁帮腔,王体乾等太监纷纷帮他说话,明熹宗懵然不知所措。最终,明熹宗经不住一大帮太监、宫女围着求情,选择了相信魏忠贤,温言安抚。第二天,明熹宗驳回杨涟的奏疏,严旨切责。不过文官的攻势并未就此停歇,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立即上疏追论魏忠贤,引发了一波更大的狂潮,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等七十余名高官纷纷上疏弹劾。其实当时的首相叶向高非常有斗争经验,他假装和事佬,与礼部尚书翁正春一起觐见,请明熹宗也不用重罚,只需将魏忠贤遣出宫闲住,就能“塞谤”。这其实是各给一个台阶下,很有政治智慧的处理。但可惜十来岁的高级工程师却并不理解,没有采纳。